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机制,为孕期抗病毒治疗和新生儿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入选的86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按HBV-DNA水平分为阴性组、低病毒载量组、高病毒载量组,将婴儿分为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对86例新生儿实施联合免疫,在出生时检测T细胞亚群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及HBV-DNA定量,1月龄、12月龄时复查HBVm及HBV-DNA定量,比较婴儿的T细胞亚群和免疫情况.结果:宫内感染组新生儿CD4+绝对数计数、百分数和CD4+/CD8+比值均低于非宫内感染组(P<0.05),而CD8+绝对数计数和百分数高于非宫内感染组(P<0.05);宫内感染组婴儿抗HBs平均滴度197.78±38.56 U/ml低于非宫内感染组384.43±62.93 U/ml(P<0.05),宫内感染组免疫失败率30.00%高于非宫内感染组1.52%(P<0.05);高病毒载量组孕妇的婴儿宫内感染率(37.50%)和免疫失败率(12.50%)分别高于低病毒载量组的9.09%和4.55%(P<0.05).结论:宫内感染HBV婴儿可能存在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同时对乙肝疫苗的反应性降低;孕期HBV-DNA高载量是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
推荐文章
乙型肝炎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原因
乙型肝炎病毒
疾病传播
垂直
免疫失败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肝炎病毒,乙型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宫内感染
预防与控制
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现状
肝炎病毒,乙型
宫内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HBV)
体外感染
宫内感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免疫失败机制的探讨
来源期刊 实用妇产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免疫失败 T淋巴细胞亚群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5-628
页数 分类号 R714
字数 38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6946.2010.08.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敏敏 23 139 6.0 11.0
2 吴凯华 11 77 5.0 8.0
3 季莹 11 40 4.0 6.0
4 鞠丽丽 5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免疫失败
T淋巴细胞亚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妇产科杂志
月刊
1003-6946
51-1145/R
大16开
成都市青羊区上汪家拐街39号
62-4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6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906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