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紧邻红狮生油凹陷的红柳泉地区是柴达木盆地岩性油藏最发育的区带之一.通过对红柳泉地区主要目的层E13沉积微相精细划分,指出沉积坡折带控制下发育的有利沉积微相是红柳泉岩性油藏分布的主控因素;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是红柳泉地区岩性油藏主要的储集体类型.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红柳泉地区已发现了规模性岩性油藏.
推荐文章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圈闭发育条件及类型
岩性圈闭
有利条件
圈闭类型
红柳泉构造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北部基底岩性对上部地层构造演化及储集条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
基岩
地壳运动
储集层
岩性解释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揭示
柴达木盆地
磷灰石裂变径迹
锆石裂变径迹
构造热事件
期次
发生时间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岩性气藏成藏条件
柴达木盆地
第四纪
三湖凹陷
岩性油气藏
生物气
成藏条件
岩性圈闭
勘探技术对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天然气地球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岩性油藏 主控因素 沉积坡折带 沉积微相 红柳泉地区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1-808
页数 分类号 TE122.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艳丽 17 62 4.0 7.0
2 乐幸福 13 135 6.0 11.0
3 倪祥龙 12 70 4.0 8.0
4 刘应如 12 129 5.0 11.0
5 孙秀建 10 64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21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50)
二级引证文献  (106)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2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7(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性油藏
主控因素
沉积坡折带
沉积微相
红柳泉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地球科学
月刊
1672-1926
62-1177/TE
大16开
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54-12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5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455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