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钻井液-井壁界面形成高效率半透膜是一种新的阻水思路.利用活度控制原理,半透膜具有调控水流方向的作用.半透膜通过膜污染进一步转换成隔离层之后,能阻止外来物质进入地层,起到稳定井壁和保护储层的作用.以自制纳米胶乳NM-1(平均粒径为65 nm)和无机纳米粉体NMTO为主剂,配制出纳米钻井液;用渗透压法测定了纳米钻井液的半透膜效应,膜效率为65%;采用滤失量测定法评价了钻井液的隔离层效应,API滤失量在120 min后随时间变化的增量几乎为零,其承压能力在3.5 MPa以上.将成膜后的岩心切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膜的内部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半透膜是通过纳米胶乳粒子与聚合物形成网络结构后形成,隔离层是在半透膜的基础上通过乳胶粒的变形、填充、高温黏结而形成的,其厚度为50~60 μm.
推荐文章
国外水基钻井液半透膜的研究概述
水基钻井液
井眼稳定
半透膜效应
钻井液隔离膜理论与成膜钻井液研究
半透膜
隔离膜
成膜剂
成膜钻井液
井眼稳定
防止地层损害
无固相钻井液
水基半透膜钻井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半透膜剂
水基钻井液
抗污染
抗温
抑制作用
淹没条件下钻井液半透膜评价方法研究
水基钻井液
半透膜
膜效率
高压渗透压法
井眼稳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钻井液-井壁界面半透膜与隔离层形成机理
来源期刊 石油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纳米胶乳 半透膜 隔离层 钻井液 网络结构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4-857
页数 分类号 TE245
字数 270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蒲晓林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103 1233 19.0 30.0
2 白小东 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6 431 11.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8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90)
二级引证文献  (9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胶乳
半透膜
隔离层
钻井液
网络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学报
月刊
0253-2697
11-2128/TE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2-11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5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0255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