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畸形垂直颅面结构变化与嚼肌肌电活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31例安氏Ⅱ1类错女大学生(高角8例、均角13例、低角10例)和5例正常均角型女大学生.用Keypoint四道数字化肌电图仪同步记录姿势位、最大紧咬位、最大前伸位时嚼肌的肌电活动,比较嚼肌肌电活动差异.结果 姿势位时,嚼肌肌电活动均无明显差别;最大紧咬位时安氏Ⅱ1类错均角组肌电活动低于正常(t=2.38,P<0.05),最大前伸位时安氏Ⅱ1类错均角组的嚼肌的肌电活动显著高于正常(t=2.51,P<0.05);最大紧咬位时安氏Ⅱ1类错高角组嚼肌的肌电幅值低于均角组和低角组(F=7.19,q=5.35、3.47,P<0.05);最大前伸位时安氏Ⅱ1类错高角组嚼肌肌电活动较低角组弱(F=9.83,q=4.78,P<0.05).结论 不同垂直颅面结构安氏Ⅱ1类错的嚼肌肌电活动有所不同;嚼肌的肌电活动与颅面结构有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垂直颅面结构安氏Ⅱ1 类错嚼肌肌电活动变化
来源期刊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错(牙合),安氏Ⅱ类 咀嚼肌 肌电描记术 颅面结构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80.2
字数 28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4488.2010.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恕来 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科 29 82 4.0 8.0
2 何开云 青岛大学医学院 7 38 4.0 6.0
3 崔传江 青岛市口腔医院修复科 9 60 4.0 7.0
4 李海涛 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科 8 30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6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错(牙合),安氏Ⅱ类
咀嚼肌
肌电描记术
颅面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4488
37-1356/R
大16开
青岛市登州路38号
24-126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85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