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直流碳弧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5 nm的碳包铜纳米颗粒,该颗粒适合用作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循环工质--碳包铜纳米流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的成分、形貌等进行了表征.采用球磨分散法对碳包铜纳米颗粒进行了分散.制得了碳包铜纳米流体.通过分光光度法和沉降法研究了分散剂含量、球磨时间以及球磨转速等因素对碳包铜纳米流体分散性能的影响.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阿拉伯树胶的质量分数为0.1%、球磨时间为2 h、球磨转速为250 r/min时,碳包铜纳米流体的分散效果最佳.
推荐文章
一种CPC型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实验研究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热管
太阳能集热器
线聚光太阳能集热器发展综述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线性菲涅尔反射器
综述
基于多孔陶瓷的体吸收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分析
泡沫陶瓷
太阳能集热器
体吸收
数值模拟
平板式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冬季运行性能研究
平板式热管
集热器
太阳能
热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新型太阳能集热器循环工质的制备
来源期刊 可再生能源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纳米碳包铜 直流碳弧法 分散 循环工质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试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4
页数 分类号 TK515
字数 25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5292.2010.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仁元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128 1891 24.0 37.0
2 毛凌波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32 307 11.0 16.0
3 柯秀芳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64 869 16.0 2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碳包铜
直流碳弧法
分散
循环工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可再生能源
月刊
1671-5292
21-1469/TK
大16开
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银泉街65号
8-61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35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11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