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战后,赫鲁晓夫对当时莫斯科强求全国各地普遍种植春小麦的错误做法进行了抵制,在作物的种植类别上坚持因地制宜.然而对乌克兰农民"包产到组"的成功创举他却采取了先是暗中支持,后(遭到莫斯科的否定后)又公开谴责的态度.同时他在农业问题上提出了对逃避集体农庄劳动者强制迁移、合并小型集体农庄、建设"集体农庄村镇"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或者被联共(布)中央接受而在全国得以实施,或者遭到联共(布)中央的批判,从而防止了日后此类意见和倾向的再度出现.赫鲁晓夫的这些作为,使他与战后时期的苏联农业密切联系在了一起.
推荐文章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探究
赫鲁晓夫
农业改革
农业机械化
苏联农业改革之玉米运动
玉米运动
农业改革
赫鲁晓夫
苏联
新时期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分析
农业推广
农业现代化
关系
新时期雄州街道农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
农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雄州街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赫鲁晓夫与战后时期的苏联农业
来源期刊 潍坊学院学报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战后时期 苏联农业 集体农庄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50
页数 分类号 K512.55
字数 87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4288.2010.05.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隆彬 29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赫鲁晓夫
战后时期
苏联农业
集体农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潍坊学院学报
双月刊
1671-4288
37-1375/Z
大16开
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9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94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