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连续小波变换方法对晋冀蒙交界区1494年至2009年间发生的30个Ms≥5.0地震的时间-震级序列的准周期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区Ms≥5.0地震序列现阶段存在333年的较长稳定周期和77年的中等周期以及11年、8.6年的优势短周期,333年的长周期表明该区5级以上地震高潮期已过,但仍处于地震的较强活跃时段,77年的中等周期表明日前处于5级以上地震成组活动的低潮期,而11年的短周期显示2010年前后周期峰值达到极大值,表明2010年在77年成组活动的低潮期内有一次小的高潮,而8.6年的短周期显示周期已于2007年达到峰值极大值.相比于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方法不仅能够分辨出地震活动的优势准周期性,而且能够对不同周期在不同时段的活跃程度给出清晰的描述,对当前及未来地震活动趋势的判断相对更准确.
推荐文章
晋冀蒙交界地区S波分裂研究
S波分裂
各向异性
偏振方向
延迟时间
由多地震活动参数分析晋冀蒙交界地区长期地震危险性
b值
多地震活动参数
地震危险性
晋冀蒙交界
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危险性的灰色拓扑预测
灰色理论
中期预报
趋势预报
数学模型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及地震活动性研究
临时地震台网
双差层析成像
典型盆地
三维P波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时间序列谱的分析与研究
来源期刊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傅里叶变换 周期性 晋冀蒙交界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地震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9
页数 分类号 P3
字数 36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3246.2010.06.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6)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波变换
傅里叶变换
周期性
晋冀蒙交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双月刊
1003-3246
11-2327/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6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94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