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影像、超声检查和临床特征分析等方法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头痛的原因,并观察氨酚羟考酮多模式镇痛治疗中-重度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7名aSAH患者分别在出血后1、2、3、5、7、10、14 d行头痛10 cm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中-重度头痛患者行头颅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经颅三维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明确其发生原因.对无明确病因学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氨酚羟考酮片剂,每次1片,每日3次 ,疗程3 d;对照组给予罗痛定,每次2片,每日3次 ,疗程3 d.结果 86.9%(93/107)的aSAH患者病程中存在中-重度头痛,其中 9.7%(9/93)源自动脉瘤再出血,16.1%(15/93)的头痛患者经CT发现继发性脑积水,12.9%(12/93)经TCD发现存在颅内血管痉挛,其余61.3%(57/93)无阳性发现,考虑为出血后对脑膜和神经根刺激所致疼痛.对此类患者,氨酚羟考酮的总体显效率和疼痛强度差(pain intensity difference,PI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大多数aSAH患者存在中-重度头痛,氨酚羟考酮多模式镇痛对其中无病理学改变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推荐文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治疗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诊治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CT-Fisher分级
高血压
Hunt-Hess评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的多模式镇痛疗效评价
来源期刊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模式镇痛 病因学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11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3.35
字数 33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795.2010.01.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性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167 1485 18.0 29.0
2 陆菁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24 782 6.0 24.0
3 杨中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26 268 9.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9)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模式镇痛
病因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6-7795
11-3662/R
16开
北京右安门外首都医科大学内
82-56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26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307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