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Cr、MRI与DSA检查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CT平扫22例,其中增强扫描17例.MRI检查22例,其中增强扫描13例.DSA检查5例.结果 CT表现为高密度,略高密度,等密度.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与T2WI均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T1WI与T2WI均呈低信号.病灶无占位效应或占位效应轻微,病灶多为不强化及轻微强化.DSA检查无肿瘤染色.结论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典型,比cT表现更具特异性,与CT检查结合是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参考DSA表现有利于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推荐文章
MRI对脑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
CT磁共振成像
密度
信号
形态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脑血管畸形
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T、MRI与DSA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期刊 临床放射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影像学论断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4-586
页数 分类号 R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志铭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38 191 8.0 10.0
2 王倩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22 92 5.0 8.0
3 马贺骥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15 65 4.0 7.0
4 谭威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12 60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7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62)
二级引证文献  (48)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放射学杂志
月刊
1001-9324
42-1187/R
大16开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38-5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72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647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