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灌注成像的影响.方法 选取发病6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惠者45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于溶栓前、后行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溶栓前后病变区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的变化,于溶栓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CT灌注成像均发现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CBF、CBV降低,MTT延迟,表明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组大部分患者溶栓后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梗死核心区rcBF、rCBV与溶栓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区rCBF值显著增加(P<0.01),rMTT值减小(P<0.01).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缺血半暗带区rCBF、rCBV值明显减低,rMTT增加(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溶栓组缺血半暗带区rCBF、rCBV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rMTT值明显减少(P<0.01).溶栓组神经功能恢复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区rCBF显著增加,rMTT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
推荐文章
院内缺血性卒中患者未溶栓原因分析
院内卒中
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强度康复训练对超早期溶栓及非溶栓远期功能改善的影响
卒中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康复
训练强度
功能恢复
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卒中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年,卷(期) 2010,(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6-750
页数 分类号 R74
字数 37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0.09.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志辉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64 227 7.0 12.0
2 周茂义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92 276 9.0 12.0
3 刘美萍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4 143 7.0 11.0
4 耿建红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15 48 3.0 6.0
5 李雪梅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31 92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卒中杂志
月刊
1673-5765
11-5434/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25号房地置业大厦606室
80-507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4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75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