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分析1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患者年龄22~77岁,男女之比1∶ 1.2.病变发生在胃肠道,以胃多见,其次为空肠和十二指肠.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束状、栅状,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可见核周空泡.免疫组化标记:15例(93.8%)CD117(+);12例(75%)CD34(+);6例(37.5%)Ki-67(+),强弱不等;1例(6.3%)S-100蛋白(+);2例(12.5%)SMA(+)或灶(+);1例(6.3%)desmin(+) .2例手术后4、5个月死亡;1例术后30月复发;1例失访,其他人至今尚在,无复发.结论:胃肠道间质瘤诊断需要特异性抗体CD117、CD34的检测.恶性、高危程度组肿瘤预后不佳,综合各方面指标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判断是临床治疗与估计预后的关键.
推荐文章
胃肠道间质瘤41例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肿瘤
诊断
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分析
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胃肠道肿瘤
间质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24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间质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肠道间质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期刊 皖南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9-362
页数 分类号 R735
字数 39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217.2010.05.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余丽萍 黄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 4 11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皖南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2-0217
34-1068/R
大16开
安徽省芜湖市戈江区文昌西路22号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93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