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温病辨证依据的卫、气、营、血四个概念来源于<黄帝内经>,叶天士引伸其义,用以阐明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说明温病的受邪部位和传变规律.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论及吴鞠通在清营汤、清宫汤中对辛凉质轻、透热转气之品如银花、连翘、竹叶的具体运用,对后世启发很大.温病热入营分,除运用清营养阴为主治疗外,尚须加入透热之品,以求病邪转出气分,即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营热炽盛、阴液亏耗是营分证的主要病变机制,证见身热夜甚,口干但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脉细数.对于营分证治疗,在清营养阴药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入开达、宣透或通下之品,使邪有出路,有助于邪热透达.因不同病机变化所导致的兼证,注重配合相关治法治疗.透热转气虽为外感病在营分阶段的基本治疗大法,某些内伤杂病若出现与营分证相似的病机变化,也可使用此法或相近治法,而不必拘泥外感内伤之别.
推荐文章
透热转气思想探微
温病
透热转气法
透热转气思想
走出"透热转气"的误区
透热转气
气药
清营汤
气营两清
乍入营分
运用赵绍琴教授透热转气法治疗流行性感冒
赵绍琴
流行性感冒
中医治疗
温病转疟法活用治愈奇汗症
温病转疟法
奇汗证
医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议温病透热转气法
来源期刊 江西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温病 营分证 透热转气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54.9
字数 29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411-9584.2010.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阳 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121 647 15.0 20.0
2 王博 5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9)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温病
营分证
透热转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江西中医药
月刊
0411-9584
36-1095/R
大16开
南昌市阳明路56号
44-5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48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1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