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甘沟泥石流位于"5·12"大地震的极重灾区四川省安县,是一条新泥石流沟,震前未发生过泥石流.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在降雨影响下,于2009年8月24日,暴发了溃决型泥石流.其主要特征为:①中上游的一个大滑坡是此次暴发泥石流的主要物源;②泥石流的暴发和降水表现出不同步性;③甘沟泥石流为高容重黏性泥石流;④规模大,其流量为403.17m3/s,为溃决型泥石流.研究结果表明了甘沟泥石流已进入一个活跃期,因此,应该尽快对甘沟流域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
推荐文章
四川省“8·13”特大泥石流灾害成生机理与防治原则
泥石流
成生机制
防治
汶川地震区
四川某电站库区泥石流的特征研究
泥石流特征
危险性评价
成因机制
泥石流总量
发展趋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5·12"地震极重灾区——四川安县甘沟泥石流发育特征
来源期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5·12"地震 泥石流 特征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108
页数 分类号 P642.23
字数 40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SP.J.1201.2010.051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润秋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521 19718 70.0 118.0
2 裴钻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4 156 6.0 12.0
3 裴向军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189 1602 19.0 35.0
4 付尚瑜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3 2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7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5·12"地震
泥石流
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双月刊
1672-1683
13-1334/TV
石家庄市泰华街31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8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36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