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单发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5例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和16例单发脑转移瘤,术前行DTI扫描,测定瘤周脑实质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重建白质纤维示踪图,观察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与脑转移瘤瘤周实质区的FA值分别为0.227±0.05、0.169±0.07,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DTI白质纤维示踪图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论瘤周实质区FA值有助于高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与转移瘤的鉴别.
推荐文章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磁共振灌注成像
高级别脑胶质瘤
单发脑转移瘤
鉴别诊断
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值鉴别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磁共振
表观弥散系数
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瘤
鉴别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的初步研究
脑星形细胞瘤
扩散峰度成像
分级
增殖细胞核抗原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与脑星形细胞瘤GFAP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脑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瘤周实质区的诊断价值
来源期刊 实用放射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星形细胞瘤 转移瘤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中枢神经放射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8-480,484
页数 分类号 R739.41|R445.2
字数 28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671.2010.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辉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 205 723 13.0 14.0
2 邵国良 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128 797 15.0 21.0
3 俞炎平 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29 212 7.0 13.0
4 石磊 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41 155 7.0 10.0
5 庞伟强 浙江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12 89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8)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星形细胞瘤
转移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放射学杂志
月刊
1002-1671
61-1107/R
大16开
西安市环城南路西段20号海联大厦6层605室
52-9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106
总下载数(次)
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