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原因.方法:并随访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行永久性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的164例病人,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确诊有造口旁疝的病人9例,作为病例组;按1:2比例匹配同样手术而未并发造口旁疝者18例作为对照组:按文献报道中的10项引起造口旁疝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病人的随访率为87.2%,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6.3%(9/143);其中2/3的病例发生于术后2年内.腹压升高、造口过大(直径>2.5 cm)、术前未行造口定位、未经腹直肌造口及病人肥胖(体质量指数≥26)等5个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依次分别为16.0、12.2、10.0、9.1和7.0.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发生造口旁疝的RR为8.5.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的造口旁疝发病率较低;腹压升高、造口过大、术前未行造口定位、未经腹直肌造口和病人肥胖是引起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造口旁疝的临床价值
腹膜外结肠造口
造口旁疝
结直肠癌
临床价值
结肠造口旁疝的诊治体会
结肠造口旁疝
腹壁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病因的病例-对照研究
来源期刊 外科理论与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造口旁疝 腹膜外结肠造口 病因 病例-对照研究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2-635
页数 分类号 R656.2
字数 345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花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 40 160 6.0 11.0
2 吴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 9 70 5.0 8.0
3 陈锦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 27 108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5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造口旁疝
腹膜外结肠造口
病因
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科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1007-9610
31-1758/R
大16开
上海市瑞金二路197号
4-607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8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