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一种新型模式识别方法--双指标等级序列模式识别法,对不同厂家生产的中药复方十全大补丸样品氯仿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以实现中药复方的准确鉴别及质量控制.该法同时具有无监督及有监督模式识别的优点,无须经验知识,通过确定每个样品双指标序列中的相似样品序列,同时进行聚类及分类分析.采用该法对3个不同厂家生产的22个中药复方中成药十全大补丸样品的氯仿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鉴别研究,正确识别率达100%,而采用UPGMA系统聚类方法的正确识别率仅为72.7%.双指标等级序列模式识别法结合红外指纹图谱,无需任何先验知识即可实现中药复方的快速准确鉴别及质量评价.
推荐文章
对十全大补丸水分测定法的建议
十全大补丸
水分测定法
挥发性成分
十全大补丸中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研究
十全大补丸
β-环糊精
挥发油
包合物
正交实验
HPLC测定十全大补丸、补中益气丸、银翘解毒片中甘草酸含量
十全大补丸
补中益气丸
银翘解毒片
甘草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全大补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十全大补丸
芍药苷
含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指标等级序列模式识别法分析十全大补丸氯仿提取物红外指纹图谱
来源期刊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模式识别 十全大补丸 鉴别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119
页数 分类号 O65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杜爱琴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24 221 8.0 13.0
2 邹华彬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23 228 8.0 14.0
3 董凤娟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3 22 3.0 3.0
4 陆玮洁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6 2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6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92)
二级引证文献  (78)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模式识别
十全大补丸
鉴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双月刊
1672-3961
37-1391/T
大16开
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24-22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95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242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