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污染物排放强度反映了单位新创造经济价值的环境负荷大小,运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辽宁省辽河流域6个控制单元2006年度废水量、COD和氨氮等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年3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的平均水平为0.4411,低于和高于平均水平的单元各有3个,其中浑河中游单元的评价值最低,只有平均水平的11.74%;辽河上游单元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综合评价值最高,是平均水平的1.8倍,更是浑河中游的15.6倍.然后,以流域污染物排放强度最低值作为流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目标值,计算各单元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各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减排潜力具有显著的区域间差异.最后,应用"污染贡献率"这一指标,分析了辽河流域COD和氨氮排放的重污染行业以及单元分布,指出了各单元控制的重点.
推荐文章
辽河流域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辽河流域
时空演变
工业污染源
工业废水
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分析
污染物排放强度
区域差异
减排潜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辽河流域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元差异分析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污染物排放强度 单元差异 污染贡献率 重污染行业 控制重点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5-280
页数 6页 分类号 X52
字数 53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906.2010.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彤 19 268 10.0 16.0
3 白琳 6 104 5.0 6.0
7 苏丹 16 436 11.0 16.0
11 刘兰岚 8 240 7.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6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31)
二级引证文献  (26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3(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4(3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5(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6(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7(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8(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9(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20(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污染物排放强度
单元差异
污染贡献率
重污染行业
控制重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