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明确中国2005-2008年报告恶性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前恶性疟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本文所采用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输入性病例仅指除云南和海南省外的其他地区报告的恶性疟病例,采用构成比等相对数描述中国恶性疟报告病例的三间分布和诊断情况,并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和Watson-Willian检验等方法对云南和海南省与其他地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中国云南和海南省恶性疟报告发病率近年下降明显(P<0.001);而其他地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有上升迹象;云南和海南省的恶性疟发病高峰月份为4-6月,与其他地区的5-8月高峰不同(P<0.01);恶性疟发病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中国除云南、海南省外的其他地区恶性疟病死率(3.39%)、发病-诊断时间(中位数=5 d)和病例订正报告比例(52.30%)均明显高于云南和海南省(分别为0.76%,3 d和11.91%)(P<0.01),而实验室诊断比例(78.18%)低于云南和海南省(92.64%)(P<0.001).结论 近年来,中同恶性疟发病逐年下降,而云南、海南省以外的其他地Ⅸ恶性疟报告病例上升,且诊断能力较低;建议在这些恶性疟非流行区,大力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医疗机构对恶性疟病例的诊断能力和诊断及时性,降低病死率.
推荐文章
2008~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
发病率
2007~2011年中国皮肤炭疽流行病学分析
芽孢杆菌,炭疽
流行病学
分析
2005年福鼎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麻疹
流行病学
计划免疫
井研县1999-2008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流行病学
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5-2008年中国报告恶性疟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来源期刊 疾病监测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恶性疟 分布 诊断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疫情监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7-320
页数 分类号 R53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0.04.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 143 1307 20.0 27.0
2 李华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 33 351 10.0 18.0
3 郑灿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 20 268 9.0 16.0
4 曾存智 2 9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58)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7(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恶性疟
分布
诊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疾病监测
月刊
1003-9961
11-2928/R
大16开
北京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20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