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掺烧褐煤对制粉系统、燃烧过程以及排烟温度3个方面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炉外掺烧方式与炉内掺烧方式的差异,并采用现场对比试验的实测结果,对分析结论进行了验证.从中得出主要结论:(1)炉内掺烧方式在制粉系统安全性、预防炉内结渣以及降低制粉系统电耗等方面优干炉外掺烧方式;(2)对于某具体褐煤,主煤的含水质量分数存在一个临界值.当主煤含水质量分数大于该临界值时,炉内掺烧方式下的锅炉排烟温度低于炉外掺烧方式,其经济性优于后者;(3)对于大多数烟煤锅炉,其主煤实际含水质量分数通常大于或接近其临界水分值,炉内掺烧方式的运行经济性优于炉外掺烧方式.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电厂应尽可能地采用炉内掺烧方式掺烧褐煤,在褐煤含水质量分数小于35%,主煤含水质量分数大于10%时尤应如此.
推荐文章
烟煤机组全烧褐煤对锅炉的影响及对策
烟煤锅炉
全烧褐煤
安全性
对锅炉混配褐煤掺烧的探讨
锅炉
褐煤掺烧
措施
300MW烟煤机组全烧褐煤燃烧调整优化
300MW机组
燃烧调整
制粉系统
烟煤
褐煤
烟煤锅炉掺烧褐煤产生的问题及其改造
烟煤锅炉
褐煤
制粉系统
送粉方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烟煤锅炉两种方式掺烧褐煤的工程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电力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炉外掺烧 炉内掺烧 制粉系统 热冷-次风比例 经济性
年,卷(期) 2010,(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8
页数 分类号 TK223.25
字数 59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9649.2010.10.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春昌 54 515 13.0 19.0
2 陈国辉 8 181 6.0 8.0
3 刘建端 3 35 2.0 3.0
4 阮士周 2 32 1.0 2.0
5 陈罡 5 42 2.0 5.0
6 王志刚 11 90 6.0 9.0
7 宋太纪 2 51 2.0 2.0
8 刘斌 2 32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71)
二级引证文献  (84)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1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2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炉外掺烧
炉内掺烧
制粉系统
热冷-次风比例
经济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电力
月刊
1004-9649
11-3265/TM
大16开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技城北区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区B315
2-427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929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