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高光效高产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PC)和野生型水稻(WT)为研究材料,在水稻苗期进行高光强处理(120 min,1 000 μmol·m-2·s-1)、高光强正丁醇复合处理(120 min,1 000 μmol·m-2·s-1+0.04%正丁醇)和正常光强处理(200 μmol·m-2·s-1,CK),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各处理材料叶肉细胞、维管束鞘、叶绿体、叶绿体片层以及线粒体等结构变化特点,并考察它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以及收获后的产量构成因子等.结果发现:PC植株具有较高Pn和PEPC活性,与其较高的有效穗数、穗长、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相对应;与野生型(WT)相比,高光强处理的PC植株叶肉细胞完整,维管束鞘细胞排列整齐,类囊体片层厚,排列有序,堆叠整齐,并且线粒体有序地在叶绿体周围聚集;但经正丁醇和高光强复合处理的PC叶绿体类囊体片层则降解,淀粉粒累积,表现出类似于高光强下WT植株被损坏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具有高光效的超微结构特征;PEPC可能通过磷脂酶D(PLD)途径产生的磷脂酸(PA)参与PC在高光强下对类囊体片层稳定性的调节.
推荐文章
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和未转基因水稻秧苗叶片超微结构的比较
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
类囊体片层
叶肉细胞
超微结构
光抑制条件下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表现
光抑制
转基因水稻
光合特性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转PEPC基因水稻对光氧化逆境的响应
PEPC转基因水稻
光氧化
日变化
甲基紫精
转育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
水稻
PEPC基因
高光效育种
光合生理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正丁醇和高光强下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
来源期刊 西北植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肉细胞,类囊体片层,线粒体,正丁醇 高光强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4-1621
页数 分类号 Q248
字数 553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丛伟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 37 5.0 6.0
2 李霞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9 1751 26.0 40.0
3 郭士伟 20 374 11.0 19.0
4 王超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 227 10.0 14.0
5 任承刚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42 4.0 4.0
6 金磊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19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7)
共引文献  (140)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4)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叶肉细胞,类囊体片层,线粒体,正丁醇
高光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北植物学报
月刊
1000-4025
61-1091/Q
大16开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2-7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3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452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