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预应力隔热管在制造、下入和注蒸汽等工况下的受力变形特点,建立了基于最佳胀率原理的隔热管内、外管设计计算力学模型,推导出相应工况下隔热管在井口和井底封隔器位置处的最大胀率、最小胀率和比例胀率的计算公式.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对胜利油田多口热采井预应力隔热管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下入深度和注汽温度时隔热管最佳胀率设计值.结果表明,最佳胀率设计方法可以满足注蒸汽条件下隔热管强度设计要求;在下入工况下,井口隔热管内外管胀率随下入深度增加而线性减少;在注汽工况下,隔热管的胀率要比下入工况下的增加显著;建议在隔热管胀率设计时要以注汽时隔热管受力为基准,采用比例胀率方法进行设计.
推荐文章
榆林南地下储气库注采井完井管柱的优化设计
鄂尔多斯盆地
榆林南地下储气库
完井管柱
节点分析
敏感性
冲蚀流量
完井工具
井下安全阀
强注强采
稠油热采井套管的预应力分析
热采井
套管损坏
热应力
三轴应力
预应力
稠油热采井套管柱应变设计方法
稠油
热采井
套管柱
应变设计
设计准则
胜利油田西部稠油热采井预应力固井配套技术
稠油热采
井口上移
预应力固井
固井配套工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热采井预应力隔热管柱最佳胀率设计
来源期刊 石油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注蒸汽井 隔热管柱 预应力设计 比例胀率 力学模型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9-853
页数 分类号 TE26
字数 433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同涛 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13 151 9.0 12.0
2 闫相祯 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90 588 15.0 18.0
3 杨秀娟 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62 532 14.0 18.0
4 张殿锋 中国石油大学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2 1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7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注蒸汽井
隔热管柱
预应力设计
比例胀率
力学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学报
月刊
0253-2697
11-2128/TE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街6号
2-114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35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025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