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和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住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使用SBK和LASIK 2种方法治疗近视度数大于-6.00 D的近视眼患者95例(95眼),术中测量角膜基质床厚度及角膜瓣厚度并进行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查并记录裸眼视力、屈光状态、角膜情况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SBK组角膜瓣平均厚度为(108.23 ±11.63)μm,LASIK组为(143.89±21.65)μm,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3.321,P=0.000).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裸眼视力≥1.0者SBK组分别占95.9%、93.9%、91.8%和91.8%,LASIK组分别占91.3%、93.5%、87.O%和84.8%;屈光度在±0.50 D之间者SBK组分别占69.4%、73.5%、79.6%和83.7%,LASIK组分别占63.O%、67.4%、69.6%和6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28、0.422、1.263、3.428,P=0.513、0.516、0.261、0.064).SBK组1例出现轻微角膜上皮下混浊,LASIK组2例出现屈光回退.SBK组泪膜破裂时间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LASIK组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SBK组角膜基质床厚度平均为(323.27±20.57)μm,LASIK组平均为(295.74±14.58)μ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0,P=0.038).术后12个月时角膜后表面Diff值SBK组为(0.037±0.011)mm,LASIK组为(0.050±0.012)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242,P=0.390).结论 SBK组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LASIK组相同,SBK组术后早期的裸眼视力及12个月时屈光状态优于LASIK组,而治疗后保留的角膜基质更多,干眼恢复更快,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B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角膜 近视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前弹力层下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7-55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2
字数 461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岩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 78 329 10.0 14.0
2 蒋华 第二军医大学济南临床医学院济南军区总医院眼科 15 57 4.0 7.0
3 张立军 第二军医大学济南临床医学院济南军区总医院眼科 2 27 2.0 2.0
4 王佼佼 大连第三医院眼科 1 2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42)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角膜
近视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前弹力层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