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生态浮床作为一种净化富营养化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系统的手段已得到国内外水环境工作者广泛关注.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是水体富营养程度的重要表征.利用现场水池实验法,研究了一种沸石吸附和植物吸收协同去除水体氮磷、浮床内有足够水面空间的新型框式复合型生态浮床,与传统聚苯乙烯发泡板生态浮床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的比较.试验历时2个月,供试水体为河道水体,供试植物为陆生植物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试验设空白对照、框式浮床和传统浮床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隔2周对各处理水样的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进行检测.浮游植物测试结果表明,试验前2周,供试水体由天然河道转入水池,综合环境的骤变导致各处理水体中蓝藻门的颤藻(Oscillatoria Vauch)和螺旋藻(Spirulina Turp.)这2种大型藻类被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us Mey.)和小球藻(Chlorella Beij.)等小型藻类取代,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从20 mg/L 急剧下降至3 mg/L,以下.此后,空白对照处理组中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单峰回升,显著高于2种浮床处理组(P<0.05),并表现了框式浮床<传统浮床<空白对照的顺序.空白对照组中浮游植物在试验开始1.5个月时,暴发了以微囊藻(Microcystis Kutz)为优势种群的水华,其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80.22×10~6ind./L和5.21 mg/L,贡献率在90%以上.水质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比较,两种浮床系统对各种形态的N、P均有显著的去除作用(P<0.05),NH_4-N和TP的去除效率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并且框式浮床对N、P的去除效率高于传统浮床.结合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各种形态N、P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与TP、TDP的显著正相关性(P<0.05),推测生态浮床系统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去除来实现的,同时,对P的高效去除也可能是浮床系统抑制蓝藻水华的因素之一.
推荐文章
景观富营养水体生态修复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富营养化
生态修复
浮游植物
理化指标
营养盐加富和鱼类添加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和多样性的影响
浮游植物
群落演替
多样性指数
丰度
生物量
一种新型的复合生态浮床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复合生态浮床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净化
环境因子
农村污染河道生态修复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生态工程
水体修复
浮游植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框式复合型生态浮床对富营养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生生物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生态浮床 浮游植物 N、P去除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6-203
页数 8页 分类号 X171.4
字数 58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35.2010.0019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祥甫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38 919 13.0 30.0
2 邹国燕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29 586 10.0 24.0
3 范洁群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30 367 11.0 19.0
4 刘福兴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21 225 7.0 14.0
5 付子轼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27 332 9.0 18.0
6 刘娅琴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18 111 5.0 10.0
7 潘琦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15 187 7.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66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204)
二级引证文献  (18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1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3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6(2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7(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8(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9(4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20(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态浮床
浮游植物
N、P去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生生物学报
双月刊
1000-3207
42-1230/Q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水生所 (武昌东湖南路7号)
82-32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5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