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室治疗的颈髓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应用ASV模式机械通气1 h后转为SIMV模式.应用每种模式,均待患者呼吸平稳30 min后开始每10 min记录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连续记录3次,进行血气分析检测并询问记录患者的主观舒适度.结果:2种通气模式下,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显示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模式与SIMV模式机械通气比较,前者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较高[(2.4±1.2)分比(6.6±2.0)分,P<0.01].结论:ASV模式较SIMV模式机械通气更适合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
推荐文章
颈髓损伤早期呼吸衰竭相关因素分析
颈髓损伤
呼吸衰竭
血流动力学
适应性支持通气应用于急诊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
适应性支持通气
间歇性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力学指标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适应性支持通气
机械通气
炎症
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机械辅助呼吸模式比较
颈髓损伤
呼吸衰竭
压力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广州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呼吸功能不全 通气机,机械 适应性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19
页数 分类号 R651.2
字数 19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1836.2010.05.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中良 湖南省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11 32 4.0 5.0
2 凌涛 湖南省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4 32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髓损伤
呼吸功能不全
通气机,机械
适应性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9664
44-1710/R
16开
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1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05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