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气激光通信系统以其容量大、体积小、保密性高等特点,正适合替代微波作为信息传输瓶颈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了大气随机信道的特性,特别是大气随机信道对激光传输的影响.大气随机信道的研究是激光通信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部分,对激光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根据大气湍流的特点,建立了大气湍流信道的模型,依据湍流信道模型进行了激光在湍流信道中水平传输远场光斑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分别就不同的湍流、不同的传输距离进行了光斑的实时显示,并和实际测量光斑进行了比对.分析了激光通过大气随机信道时光斑变化的因素,利用软件对光斑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光斑与实际测量光斑进行了比较.用此系统可以方便、准确、形象地显示激光光斑的闪烁、分裂等现象,便于我们研究大气对无线光通信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激光通信系统性能,最终实现全天候的大气激光通信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推荐文章
无线光通信大气信道特性测试方法研究
无线光通信
大气信道测试
大气衰减
大气湍流
激光通信大气闪烁引起的噪声仿真
激光通信
大气湍流效应
大气闪烁
对数正态分布
计算机仿真
空间光通信衰落信道下交织方案的研究
空间光通信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衰落信道
长交织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在大气激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大气激光通信
自适应编码调制
脉冲编码调制
误码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面向激光通信的大气随机信道分析与研究
来源期刊 电子器件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大气随机信道 湍流 光斑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2-505
页数 分类号 TN929.12
字数 35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490.2010.04.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柯熙政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317 2745 24.0 36.0
2 王丽黎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32 164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无线光通信
大气随机信道
湍流
光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器件
双月刊
1005-9490
32-1416/TN
大16开
南京市四牌楼2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0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276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