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间接CT淋巴造影(CTLG)定位和评价兔乳腺肿瘤及炎性病变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雌兔36 只,随机等分为3 组,1 组于右侧第2乳腺接种VX2肿瘤,1 组于右侧第2 乳腺注射鸡蛋黄乳胶,最后1组做空白对照.成模后,于每兔右侧第2乳腺注射碘普罗胺(370 mg/mL)1 mL并按摩30 s,分别于注射前及之后1、15、30、45、60 min进行CT扫描.其后,以亚甲蓝按相同方法注射,按摩30 s后解剖同侧腋窝,寻找蓝染淋巴结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动物右侧腋窝SLN明显强化,1 min时CT值达最高,为(106.24±28.26)Hu,其输入淋巴管全部显影.非SLN轻度强化,1 min时CT值为(59.43±11.62)Hu,输入淋巴管部分显影.形态上,肿瘤转移SLN明显增大,并可见对比剂充盈缺损;炎性反应性增生SLN体积增大,但对比剂充盈良好;正常SLN较小,对比剂充盈亦良好.采集1 min数据进行3D重建,可很好观察SLN形态及与其它结构关系.在MIP影像上测量SLN长、短径分别为:肿瘤组(10.33±2.63) mm、(7.50±1.82) mm;炎症组(8.09±1.64) mm、(4.72±0.53) mm;对照组(6.38±1.61) mm、(3.31±1.10) mm.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组SLN长、短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炎症组SLN与对照组比较,长、短径亦均显著大于后者(P<0.05);肿瘤组SLN与炎症组相比,长、短径均显著大于后者(P<0.05).在CTLG过程中,邻近胸壁肌未见强化,邻近小静脉轻度强化.CTLG与亚甲蓝染色对比,SLN显示情况一致.结论 CTLG对于定位兔乳腺肿瘤及炎性病变所致的肿大SLN具有可行性,且根据淋巴结内是否存在对比剂充盈缺损及长、短径的改变有助于评价淋巴结的良、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