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实验考察两种接种污泥-絮状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均以丝状菌交织构成网状框架结构,球菌、杆菌穿插其间,并且外围附着一些原、后生动物;由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好氧颗粒表面结构比由絮状污泥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结构更加规则致密.由絮状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分别为1.3mm和1.5mm,它们的粒径比较接近,但都小于厌氧颗粒污泥.两种好氧颗粒污泥的SVl值<75mL/g,沉降速度都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范围为25-89m/h,都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两种接种污泥在MBR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过程中,MLVSS的增殖率均先为负值,然后逐渐上升变成正值,并且在好氧颗粒成熟后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推荐文章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现状
好氧颗粒污泥
颗粒化
有机负荷
污泥形态
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及其稳定性研究
好氧颗粒污泥
有机负荷
含盐量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好氧颗粒污泥的应用
好氧颗粒污泥
有机有毒废水
重金属
工业园区废水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好氧颗粒污泥
工业园区废水
序批式反应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接种污泥在MB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与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MBR 好氧颗粒污泥 厌氧颗粒污泥 絮状污泥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9-162,196
页数 分类号 X703
字数 36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6504.2010.11.0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开明 33 592 10.0 24.0
2 谢丹平 15 111 5.0 10.0
3 刘爱萍 13 208 7.0 13.0
4 陈中颖 10 107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3)
共引文献  (6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MBR
好氧颗粒污泥
厌氧颗粒污泥
絮状污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与技术
月刊
1003-6504
42-1245/X
大16开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38-86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16
总下载数(次)
29
总被引数(次)
1057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