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经方升麻鳖甲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简称SLE)的理论依据.方法:重温<金匮要略>所论阴阳毒病的源流,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提出SLE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法方药.并对方中雄黄、蜀椒的配伍问题,作了初步的动物实验.结果:(1)临床所见SLE症状表现,当属阴阳毒病.(2)中医病机为热郁血分所致阳证,与SLE的急性期相似;病机为邪盛正虚,经络阻塞,病邪内损脏腑所致阴证,为SLE的缓解期.(3)认为SLE病因是毒邪,具有暴发性、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病情凶险危重等特点,符合SLE暴发期的临床表现.其病情缠绵难愈,症状复杂易于反复的特点,与SLE具有亚急性和慢性过程、缓解和复发交替出现的病情相近.(4)毒、热、瘀可贯穿于疾病始终,笔者创立SLE的基本治法是益气养阴、扶正补虚固其本;解毒祛风、散瘀通络治其标.(5)对升麻鳖甲汤方中雄黄、蜀椒两药的毒性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探索性求证.结论:SLE属中医学"阴阳毒"范畴.笔者对其致病因素"毒邪"及病机演化、证候特点的解析有独到见解.临床应用升麻鳖甲汤化裁方辨治SLE无明显毒副作用,有效便捷,不失为一种新思路、新途径.
推荐文章
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妊娠管理
治疗进展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
红斑狼疮,系统性
妊娠
胎儿发育
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
健康宣教
皮肤损害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冲击治疗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升麻鳖甲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药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升麻鳖甲汤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
页数 分类号 R593.24+1
字数 25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392.2010.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雪华 21 231 8.0 14.0
2 王俊志 51 363 9.0 18.0
3 赵玉娟 14 81 6.0 8.0
4 杜永强 11 44 3.0 6.0
5 周泉宇 6 62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90)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升麻鳖甲汤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学报
月刊
1002-2392
23-1193/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4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45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