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新医学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AC)治疗体表慢性溃疡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的VAC治疗321例体表慢性溃疡患者,严格清创,根据创面的情况修剪医用海绵,将带侧孔的引流管插入海绵,用海绵敷料填塞创面,再用手术薄膜封闭敷料和创面,最后连接负压引流瓶及负压源(采用20 kPa的负压),使负压作用于创面,连续予负压封闭治疗24~72 h 后更换敷料1次,创面长出新鲜肉芽后进行植皮手术或直接缝合作为临床观察终点,分析疗效.结果:321例患者显效320例(99.6%),有效1例(0.4%).321例经手术后创面全部愈合.其中压力性溃疡新鲜肉芽形成所需时间为30~96 d,中位时间45 d,无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改良VAC治疗体表慢性溃疡疗效较好.
推荐文章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慢性溃疡创面中的应用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
慢性溃疡创面
持续性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伤口中的研究进展
持续性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慢性伤口
难愈性创面
综述
面积与负压值对急性创伤伤口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效果的影响
急性创伤伤口
面积
封闭式负压引流
负压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良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在体表慢性溃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新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慢性溃疡 体表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1-233
页数 分类号 R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802.2010.0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郇荣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普外科 11 76 4.0 8.0
2 王维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36 188 9.0 13.0
3 彭佳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6 24 2.0 4.0
4 姬忠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4 4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48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92)
二级引证文献  (99)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4(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慢性溃疡
体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医学
月刊
0253-9802
44-1211/R
大16开
196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7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59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