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密度过大,套作群体内透光率低,群体质量差,虽然以穗多可获得较高小麦产量,但玉米单产低,致使套作群体产量偏低.小麦密度低,通风透光好,以争取较多分蘖、穗大、粒多也能获取高产,并且还有利于玉米生长,套作群体产量较高.行数不同播种量一致的处理在4行150万/hm~2的田间配置下,套作群体质量优,产量较高;行数和播种量均不同处理中以3行90万/hm~2的田间配置较好.相关分析表明麦/玉套作群体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
推荐文章
行距和行向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田间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
浚单20
玉米
种植密度
行距
行向
群体结构
田间小气候
产量
施氮对单作和套作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小麦/玉米套作
氮素管理
产量优势
边行优势
吸氮量
氮肥偏生产力
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密度
种植方式
玉米
大丰30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玉米苗期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种植密度 田间配置 玉米苗期素质 套作群体产量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6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2.1|S513
字数 487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文钰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324 5843 40.0 57.0
2 樊高琼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60 1567 21.0 38.0
3 王小春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29 408 13.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4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94)
二级引证文献  (65)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种植密度
田间配置
玉米苗期素质
套作群体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000-5471
50-1045/N
大6开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78-22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58
总下载数(次)
1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