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分离到1株具有腐殖质还原能力的菌株W3,通过细胞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的分子生物学亲缘关系分析方法,确定该菌为希瓦氏菌属,命名为Shewanella sp.W3.W3菌能够利用乳酸钠、甲酸钠和丙酮酸钠作为电子供体进行腐殖质还原,在48h内对1mmol/L AQDS的还原率分别为96%、40%和10%.另外,菌体的生长与AQDS还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菌体数在60h达到最大值,约为1.77×108CFU/mL,比初始接种值约增殖了100倍,而未添加乳酸钠实验组的基本没有观察到AQDS的还原和菌体的增长.该菌进行腐殖质还原的最适pH范围为7~9,最适的NaCl浓度范围为5~30g/L,而最适温度范围为30~35℃.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的腐殖质还原过程是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且能够在还原腐殖质的同时偶联能量的产生,支持菌体的生长.推测具有腐殖质还原的希瓦氏菌在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环境微生物治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红树林湿地模型研究进展
红树林生态系统
植被生长生产模型
水文模型
物流能流模型
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
红树林
恢复
进展
建议
红树林湿地有机碳研究进展
红树林
有机碳
碳储量
沉积物
滨海湿地
海南红树林湿地可培养硫酸盐还原菌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
红树林沼泽
氧化还原环境
可培养硫酸盐还原菌
硫酸盐还原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树林湿地希瓦氏菌W3的分离及腐殖质还原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希瓦氏菌W3 腐殖质还原 电子供体 红树林湿地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1046
页数 分类号 X1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段舜山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138 2873 28.0 47.0
2 顾继光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46 1184 17.0 34.0
3 殷波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4 48 3.0 4.0
4 洪义国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5 63 4.0 5.0
5 吴鹏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3 22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37)
二级引证文献  (5)
196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希瓦氏菌W3
腐殖质还原
电子供体
红树林湿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总被引数(次)
231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