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对汝箕沟及邻区延安组残存地层分布、煤层特征、层序划分对比、沉积环境、物源及古水流、应力场等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汝箕沟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的关系.同时汝箕沟地区冲积扇沉积物的存在,指示该区已临近古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边缘.故认为在中侏罗纪延安期,汝箕沟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没有明显的地质分割,汝箕沟地区为更靠近盆地西北部边缘,地势由西向东平缓降低的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贺兰山西缘断裂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期的西北沉积边界.
推荐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早中侏罗世沉积层序充填动力学作用过程
鄂尔多斯盆地
中部
早侏罗世
中侏罗世
沉积(地质)
地层层序
动力学
作用过程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奥陶世马家沟期岩相古地理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中奥陶世
马家沟期
岩相古地理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煤矿区的石英脉及其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宁夏汝箕沟
无烟煤
石英脉
发育特征
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甘泉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特征
上古生界
沉积相
鄂尔多斯盆地
储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侏罗世延安期汝箕沟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关系探讨
来源期刊 石油地质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汝箕沟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物源 古水流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6,20
页数 分类号 TE111.3
字数 43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17.2010.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立军 50 283 8.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21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汝箕沟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物源
古水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地质与工程
双月刊
1673-8217
41-1388/TE
16开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中山路
36-117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75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