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04~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通过田间取样研究了超高产(≥9000 kg/hm2)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对锰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地上部不同器官的含锰量为11.5~137.7 mg/kg(干重).叶片的含锰量在生育期间始终最高.开花后穗部和子粒的含锰量也较高.小麦各器官对锰的积累量,生育前期以叶片中最高,生育后期以子粒最高.各品种全株的锰积累量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加,在开花后10 d到成熟期达到最大值865.5~1350.0 g/hm2.冬前、开花期和成熟期对锰的累进吸收百分率分别约为12%、80%和100%.小麦吸收的锰在孕穗期前主要分配在叶片中,达50%以上;成熟期锰在整个穗部(颖壳和子粒)的分配达50%以上.全生育期小麦对锰的阶段吸收量和日吸收量均为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在冬前,第二个峰在起身到开花期.说明冬前和生育中期是超高产冬小麦吸收锰的关键阶段,应通过播种前浸、拌种与生育中期叶面喷施相结合,保证关键吸收阶段充足的锰供应.
推荐文章
超高产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
超高产
冬小麦
氮素
吸收
积累
分配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黄淮麦区
冬小麦
衰老
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
超高产
超高产冬小麦对钾的吸收、积累和分配
超高产
冬小麦
吸收
积累
分配
超高产冬小麦铜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
冬小麦
吸收
积累
分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冬小麦对锰的吸收、积累和分配
来源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超高产 冬小麦 吸收 积累 分配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5-583
页数 分类号 S512.1+1|S143.7
字数 516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雁鸣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93 3051 35.0 53.0
2 李瑞奇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38 757 13.0 27.0
3 张馨文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8 164 6.0 8.0
4 孙亚辉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8 164 6.0 8.0
5 党红凯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12 221 7.0 12.0
6 孟建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8 93 5.0 8.0
7 刘红彬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5 45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7)
共引文献  (87)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3)
二级引证文献  (50)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高产
冬小麦
吸收
积累
分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月刊
1008-505X
11-3996/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6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55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