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扰流元件对膜分离中浓差极化现象的削弱作用,定量研究和分析了膜通道内五种扰流元件的对流强化传质效果,结果表明:三棱柱、四棱柱和圆柱虽然可以有效降低浓差极化因子即有效强化传质,但其所带来的压力损失较大;而具有三维结构的三角翼和矩形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浓差极化因子,同时所引起的压力损失比上述二维柱体小得多.通过综合比较五种扰流元件的性能可知:在等压力损失下三棱柱的传质强化效果最差,矩形翼的传质强化效果最好.
推荐文章
带扰流柱内冷通道对表面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
扰流柱
气膜孔
数值模拟
吹风比
排列方式
气膜冷却
圆柱形扰流元件强化传热的研究进展
单圆柱
多排圆柱
扰流元件
强化传热
管内扰流元件的强化传热原理与性能指标研究进展
扰流元件
强化传热
性能指标
计算流体力学
优化设计
FST高效塔板传质元件内气相流场的数值模拟
FST高效塔板
数值模拟研究
气相流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膜通道内不同扰流元件强化传质效果
来源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膜分离 浓差极化 传质强化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0,(7) 所属期刊栏目 航空航天与工程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4-1117,11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02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膜分离
浓差极化
传质强化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000-0054
11-2223/N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
2-90
19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46
总下载数(次)
2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