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大样本随机挖掘整个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松嫩平原栽培条件下实生苗建植的5个密度和分蘖苗建植的2个密度的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构件数量和生物量结构以及生殖分配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揭示不同建植密度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9月末停止生长期,经过2个生长季的营养繁殖,在第二个生长季末,不同建植方式的种群生殖株、营养株、冬性苗数量和生物量,RA Ⅰ(生殖分蘖株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RAⅡ(花序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以及RAⅢ(成熟饱满子粒生物量与地上部分构件总生物量的比值),以及地上部分构件总数量和生物量均随密度升高呈下降的趋势(P<0.05);与高密度相比,低密度肥披碱草种群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生殖分蘖株、花序和成熟饱满子粒等有性生殖构件.同为密度45株·m-2,分蘖苗建植的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和生物量、RA Ⅰ、RAⅡ、RAⅢ均高于实生苗建植的种群(P<0.05);而营养分蘖株、冬性苗数量和生物量,地上部分构件总数量皆小于实生苗建植的肥披碱草种群(P<0.05);两种建植方式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种构件中,实生苗建植的5个密度数量和生物量皆以冬性苗所占比率最大,而分蘖苗建植的2个密度数量以冬性苗所占比率最大,而生物量以生殖株所占比率最大.
推荐文章
松嫩平原野古草种群构件结构动态
野古草
无性系植物
种群结构
分株
根茎
季节动态
松嫩平原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羊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的年龄结构
羊草
无性系种群
年龄结构
恢复演替
水淹草甸
松嫩平原人工草地野大麦无性系冬眠构件的结构及形成规律
野大麦
无性系
营养繁殖
冬眠构件
芽库
苗库
年龄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建植密度对松嫩平原肥披碱草无性系种群构件结构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肥披碱草 无性系植物 构件结构 生殖分配
年,卷(期) 2010,(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60
页数 分类号 Q948
字数 42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369.2010.09.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玉梅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88 412 10.0 16.0
2 丁雪梅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76 290 8.0 16.0
3 沈景林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45 203 7.0 12.0
4 杨举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82 183 8.0 11.0
5 孙宏刚 7 33 4.0 5.0
6 张晓君 吉林大学农学部党务办公室 44 374 7.0 19.0
7 付婷婷 吉林大学农学部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19 28 3.0 4.0
8 周婵 辽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2 115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2)
共引文献  (12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肥披碱草
无性系植物
构件结构
生殖分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月刊
1005-9369
23-1391/S
大16开
哈尔滨市木材街59号
14-47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21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41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