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4年至2008年股骨骨折钢板取出术后发生再骨折的病例10例,女4例,男6例;年龄19~48岁,平均33岁;原骨折根据Müller分型:A型4例,B型3例,C型3例.采用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针进行固定治疗,并应用病理切片方法观察骨折端骨组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个月.10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均恢复下肢行走和负重功能.病理切片显示原骨折端部分骨质坏死,骨结构紊乱,毛细血管阻塞,可见新生血管和哈弗小管长入坏死骨质,并形成切割圆锥,证实原骨折端处于新生骨爬行替代坏死骨的过程.结论: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后极大地破坏骨质血运,骨质坏死,影响骨质重建,造成骨力学性能下降,钢板取出后容易发生再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针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推荐文章
兔股骨骨折外固定模型的建立
模型,动物
外固定器
新西兰大白兔
股骨
骨折
微创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观察
股骨干骨折
长斜形骨折
螺旋形骨折
钢板固定
微创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成人
股骨头
缺血坏死
组织病理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股骨骨折钢板取出后再骨折的病理学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病理学,临床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9-611
页数 分类号 R6
字数 28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0034.2010.08.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涂泽松 佛山市中医院骨科 6 36 5.0 6.0
2 吴峰 佛山市中医院骨科 23 109 6.0 10.0
3 李逸群 佛山市中医院骨科 9 53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3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病理学,临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骨伤
月刊
1003-0034
11-2483/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甲16号
82-393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2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1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