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电化学-臭氧耦合氧化体系降解了水中的对氯苯酚,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耦合氧化体系降解有机物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电化学与臭氧耦合氧化体系降解4-CP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900 s后,该耦合氧化体系对4-C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7%和64.9%;而单独电解与单独臭氧氧化对上述两者去除率的之和仅有69.7%和30.1%.氧还原产物H2O2浓度和光电流的测试结果表明,电化学-臭氧耦合氧化体系的协同机制包括两部分:即臭氧在阴极表面得到电子生成臭氧负离子;溶解氧在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O2.以上2个因素均能有效地促进体系·OH的形成.
推荐文章
有机废水处理电化学氧化耦合工艺研究进展
电化学氧化
耦合工艺
有机废水
高级氧化
电化学氧化技术供电方式研究进展
电化学氧化
高级氧化
供电模式
传质控制
碳纤维表面电化学氧化的研究
PAN
碳纤维
电化学氧化
表面改性
环氧树脂
汽油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
汽油
电化学催化氧化
脱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化学-臭氧耦合氧化体系的氧化效能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电解 臭氧 耦合 氧化效能 对氯苯酚
年,卷(期) 2010,(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80-2084
页数 分类号 X70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童少平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35 281 10.0 15.0
2 周琦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2 14 2.0 2.0
3 张蓉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3 18 2.0 3.0
4 王勋华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 2 12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0)
共引文献  (65)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56)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7(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解
臭氧
耦合
氧化效能
对氯苯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