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波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离术后各时期黄斑区相干光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眼轴长度与手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的关系,分析其与视力恢复过程的相关性.方法:对53例(53眼)波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复位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1月、3月、6月进行相干光断层扫描检查,观察黄斑区形态变化及黄斑区视网膜下液残留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患者病程、眼轴长度以及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周,所有病例均残留程度不等的视网膜下液,随着时间的延长,积液不断吸收.与之相对应,患者视力逐渐提高.术后3月,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全部吸收累计33例,其中眼轴长度大于26 mm患者视网膜下液吸收速度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43例患者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全部吸收,仍有7例神经上皮浅脱离,3例局限性神经上皮脱离.术后6月时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05者7眼,0.05~0.3者17眼,≥0.3者29眼.结论:光学相断层扫描能从微观角度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复位后黄斑区形态结构的变化.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复位的患者黄斑区仍残留少量的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下积液的逐步吸收能较好地解释术后视力的恢复过程.眼轴长度大于26mm患者视网膜下液吸收速度较慢.
推荐文章
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黄斑部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视网膜脱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
视功能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视网膜色素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水肿
相干光断层扫描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区视网膜组织结构观察初步研究
相干光断层扫描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水肿
视网膜厚度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视网膜色素变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区相干光断层扫描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华西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视力 相干光断层扫描 视网膜下积液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11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7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钟捷 6 32 3.0 5.0
2 刘三梅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视网膜脱离
视力
相干光断层扫描
视网膜下积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西医学
月刊
1002-0179
51-1356/R
大16开
四川成都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62-7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53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516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