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重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并发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49例)和贝那普利组(44例),分别予以替米沙坦口服(80~160 mg/d)和贝那普利口服(10~20 mg/d),每日1次,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血脂、尿酸(UA)、hs-CRP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结构和功能,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161/101至130/83 mmHg;160/102至131/85 mmHg,均为P<0.01);②替米沙坦治疗后,三酰甘油(TG)、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A/E明显降低(P<0.05);UA、左室射血分数(LVEF)、hs-CRP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非常显著(P<0.01);贝那普利组治疗后无明显的变化,但hs-CRP、LVMI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替米沙坦组UA、LVMI明显下降及LVEF明显改善(P<0.05);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LVMI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EH患者的血压水平.与贝那普利比较,替米沙坦还能显著降低hs-CRP水平以及改善三酰甘油代谢和血UA代谢,并使EH患者LVH显著逆转和心功能明显改善.
推荐文章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
原发性高血压
替米沙坦
左室肥厚
厄贝沙坦长期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
厄贝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肥厚
心功能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复方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高血压
复方缬沙坦
心脏扩大
左室舒张功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替米沙坦对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C反应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心脏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替米沙坦 高血压病,原发性 左心室肥厚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750,75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4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替米沙坦
高血压病,原发性
左心室肥厚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心脏杂志
双月刊
1009-7236
61-1268/R
大16开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52-131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6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6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