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关于胫骨骨折有许多治疗方法的报道,但是究竟什么角度的胫骨骨折侧方成角畸形,才能对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产生明显影响尚无统一结论.目的:制作胫骨骨折后侧方不同角度成角畸形模型,利用生物力学方法及压敏片技术测试胫骨向侧方成角时,胫股关节接触特性的变化,预测胫骨骨折侧方成角的最大允许角度.方法:纳入6具下肢标本,所有标本实验前均为正常膝关节,制作胫骨侧方成角畸形模型,应用压敏片技术测量胫骨侧方成.角5°,10°,15°时胫股关节接触面积、平均应力、最大应力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胫骨骨折侧方成角5°即明显改变胫股关节的接触特性.所以临床上在处理胫骨骨折时,对于大于5°的胫骨侧方成角都要给予纠正,应尽可能恢复胫骨的解剖复位.
推荐文章
用髌骨重建胫骨平台关节面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髌骨
胫骨平台关节面重建
生物力学
不同屈曲状态下固定轴和移动轴膝关节胫-股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
膝关节
固定轴假体
移动轴假体
动态屈膝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腓骨高位截骨术对胫骨平台的生物力学分析
膝关节炎
内翻畸形
腓骨高位截骨
胫骨平台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胫骨骨折侧方成角畸形对胫股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成角畸形 胫股关节 生物力学 压敏片
年,卷(期) 2010,(4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88-8992
页数 分类号 R318
字数 57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48.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文奎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26 57 4.0 6.0
2 彭阿钦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创伤急救中心 127 1603 23.0 34.0
3 刘勇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19 73 5.0 8.0
4 马晓勇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32 109 6.0 10.0
5 焦建宝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32 165 6.0 12.0
6 王聪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18 48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胫骨
骨折
成角畸形
胫股关节
生物力学
压敏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