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的制备方法,并评价以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皮肤试验来诊断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价值.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马尔尼菲青霉菌组和白色念珠菌组,每组20只.马尔尼菲青霉菌组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白色念珠菌组感染白色念珠菌,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按真菌抗原提取法制备马尔尼非青霉菌素并进行部分改良,用Lowry法测定马尔尼菲青霉菌素中纯蛋白衍生物的含量;将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皮内注射于3组新西兰大白兔耳部内侧皮肤,并于注射后24、48、60 h观察皮肤红肿反应.结果 获得的马尔尼非青霉菌素原液纯度高,特异性好;抗原效价测定结果显示马尔尼菲青霉菌素中纯蛋白衍生物含量为68 mg·L-1,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组和白色念珠菌组各时间点皮肤红肿反应平均直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未出现皮肤反应.注射后24 h,马尔尼菲青霉菌组皮肤红肿反应全部为阳性,白色念珠菌组有2只为阳性.马尔尼非青霉菌素皮肤试验方法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100.0%.结论 对真菌抗原提取法进行部分改良可获得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马尔尼非青霉菌素;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皮肤试验方法简便,结果稳定,可用于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辅助诊断.
推荐文章
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马尔尼菲青霉菌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深部真菌病
条件致病菌
儿童
浙江省37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特点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
真菌
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学比较
马尔尼菲青霉菌
方法学比较
细菌学检验
骨髓象检验
组织病理学检查
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马尔尼菲青霉菌
儿童
免疫缺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马尔尼菲青霉菌素的制备和应用
来源期刊 新乡医学院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马尔尼非青霉菌素 制备 皮肤试验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446
页数 分类号 Q949.32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勇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医院皮肤科 105 486 12.0 16.0
2 尹琦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医院皮肤科 3 44 2.0 3.0
3 梁义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医院皮肤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马尔尼非青霉菌素
制备
皮肤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乡医学院学报
月刊
1004-7239
41-1186/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
36-14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2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91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