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调查甘肃省(以下称全省)饮水水源中高砷水源的分布和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筛查全省24个县(区)、256个乡、869个村不同类型的饮水水源;对饮水水源砷含量超过0.05 mg/L地区的居民,按国家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水砷、尿砷均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8538-1995)测定.结果 共筛查水样5 016份,其中合格水样为4 883份.砷含量大于0.05 mg/L的水样133份,采集地覆盖全省6个县、17个乡、33个村,约有4459户共22 954人.砷含量大于0.15 mg/L的水样13份,采集地覆盖全省7个乡、8个村,约有1191户共7105人.砷超标水源以井、泉水为主,呈点状分布;河水中的砷超标则与采矿业污染环境有关.对6个县饮用高砷水的13 132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普查,其中有4个县临床检出可疑地方性砷中毒患者133例,2个县未发现病例.36个高砷水源地区人群尿砷均值为0.083 4 mg/L,20个低砷水源区人群尿砷均值为0.039 6 mg/L,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首次查明全省有高砷水样分布,以井、泉水砷含量超标最为严重,同时饮用砷含量超标水的人群中部分有砷中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存在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
推荐文章
四川省金川县饮水型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饮水型砷中毒
调查
患病率
2001-2002年贵州省遵义市地方性氟中毒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遵义市地方性氟中毒
燃煤污染
流行病学调查
北海市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地区
流行方式
流行速度
改炉灶降砷防制煤烟型地方性砷中毒效果的研究
燃煤污染
改炉灶
降砷效果探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肃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期刊 卫生职业教育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地方病 砷中毒 流行病学
年,卷(期) 2010,(10)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99
页数 分类号 R195
字数 21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1246.2010.10.05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格鹏飞 98 454 12.0 14.0
2 柏淑英 25 108 6.0 9.0
3 徐吉敏 13 68 5.0 7.0
4 程建华 14 30 3.0 4.0
5 廖永键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方病
砷中毒
流行病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卫生职业教育
半月刊
1671-1246
62-1167/R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60号
54-8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965
总下载数(次)
49
总被引数(次)
7810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