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复合地塞米松3种给药方法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利多卡因组(L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组(L+D组),每组40例.橡胶止血带阻断前臂静脉回流后,分别静脉推注C组:生理盐水;L组:利多卡因20mg,D组:地塞米松 7 5mg;L+D组:利多卡因 20mg复合地塞米松 7.5mg混合液.1min后松开止血带,并推注预剂量的异丙酚,[预剂量=1/4总异丙酚诱导量(按2.5mg/kg计算)] .各组在静脉推注异丙酚10s后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并同时记录注射部位疼痛评分.结果 4组患者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87.5%,利多卡因组40.0%,地塞米松组45.0%,利多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组5.0%,与对照组相比,后3组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与利多卡因组和地塞米松组相比,利多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组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也显著减少(P<0.05);地塞米松组和利多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利多卡因 20mg复合地塞米松 7.5mg静脉预处理能够有效减轻异丙酚注射痛,使用地塞米松还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推荐文章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效果观察
氯胺酮
异丙酚
利多卡因
小儿手术麻醉
临床效果
利多卡因减轻异丙酚注射痛最佳剂量研究
利多卡因
异丙酚
注射痛
最佳剂量
混合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多卡因复合地塞米松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医学研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静脉麻醉 二异丙酚 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 注射痛
年,卷(期) 201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99
页数 分类号 R9
字数 22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48X.2010.12.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伟 25 193 9.0 13.0
2 刘永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麻醉科 6 4 1.0 2.0
3 蔡勤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麻醉科 4 7 2.0 2.0
4 杨亚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麻醉科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静脉麻醉
二异丙酚
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
注射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研究杂志
月刊
1673-548X
11-545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2-59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35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