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本实验旨在了解传统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 选取22名安氏Ⅱ类错(牙合)正畸结束患者作为实验组,另22名未经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组,取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的髁突位置差异.结果 实验组髁突移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大多数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髁突多数向后下方移位;髁突移位量与Ⅱ类牵引时间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本实验尚不能证明传统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髁突位置产生影响,但治疗中仍应重视髁突位置,争取达到咬合和关节协调一致的功能(牙合)矫治目标.
推荐文章
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髁突及下颌位置变化的临床研究
髁突
下颌骨
正畸治疗
X线头影测量
Ⅲ类错
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正畸学
错牙合,安氏Ⅱ类
摄影测量法
放射摄影术,牙科
软硬组织改变
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颏部X线形态与手术治疗适应证的研究
错(牙合),安氏Ⅲ类
上颌骨
下颌骨
正畸学
X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安氏Ⅱ类错(牙合)正畸结束患者髁突位置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牙合) 正畸治疗 髁突位置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9-853
页数 分类号 R783.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白丁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 57 450 13.0 17.0
2 张珂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 7 42 3.0 6.0
3 段培佳 广东省口腔医院正畸科 12 46 4.0 6.0
4 周佳卉 珠海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6 11 2.0 3.0
5 井岩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 1 3 1.0 1.0
6 叶禹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 3 31 3.0 3.0
7 贺燕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 3 1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安氏Ⅱ类错(牙合)
正畸治疗
髁突位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173X
51-1644/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62-72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9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5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