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然气工业       
摘要:
煤层气爆炸极限的准确确定是煤层气安全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煤层气爆炸极限不仅取决于单组分可燃性气体组成及其含量等自身因素,还受到大气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而首先对煤层气中单组分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的准确确定十分必要.为此,采用按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原子数和按化学计量浓度两种理论方法对煤层气中常见的单组分可燃性气体进行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理论方法对爆炸下限的计算比爆炸上限更好地接近实验值,其中按完全燃烧所需要氧原子数的改进方法更为准确.然后对含有多组分的煤层气,采用理查特利(Le Chatlier)公式法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了惰性气体、压力、温度对爆炸极限的影响,与温度相比,压力对爆炸上限的影响更大.因此,在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中,应尽可能在低温和低压条件下操作.
推荐文章
含氧煤层气液化流程爆炸极限分析
含氧煤层气
液化
精馏
爆炸极限
煤层气脱氧方法研究进展
煤层气
洁净气体
爆炸事故
脱氧
煤层气封闭体系及其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
煤层气
煤系气
富集
封闭体系
封隔层
区域盖层
顶底板
断层
平缓地层
立体勘探
煤层气向斜控气论
煤成气
成藏
富集
向斜
构造控制
理论
研究
实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煤层气爆炸极限分析
来源期刊 天然气工业 学科
关键词 煤层气 甲烷 可燃性气体 爆炸极限 计算方法 影响因素 抑爆
年,卷(期) 201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06,113
页数 分类号 TE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0.12.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明 同济大学化学系 63 639 13.0 22.0
2 石玉美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91 1224 21.0 29.0
3 顾安忠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179 2577 27.0 38.0
4 黄海仙 同济大学化学系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2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3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层气
甲烷
可燃性气体
爆炸极限
计算方法
影响因素
抑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工业
月刊
1000-0976
51-1179/TE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94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