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同一周期内人工授精次数对供精官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于首次注入精于数不同或首次授精至见排卵时间不同的人群,单、双次供精人工授精对妊娠率的影响.结果:在387个供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单、双次授精妊娠率分别为25.3%(56/221)和41.6%(69/166),双次授精妊娠率高于单次授精(χ2=11.415,P=0.001).对于首次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1000万条和≥1000万条的两类人群,双次授精的妊娠率分别为41.9%(18/99)和41.5%(51/288),单次授精妊娠率分别为19.6%(11/99)和27.3%(45/288),双次授精妊娠率均高于单次(χ2=5.797,6.386,P均<0.05).对于首次授精次日以内见排卵和隔日见排卵的两类人群,双次授精妊娠率分别为43.9%(47/297)和37.3%(22/90),单次授精妊娠率分别为23.7%(45/297)和32.3%(10/90);次日以内组双次授精妊娠率高于单次授精(χ2=13.116,P<0.001);隔日组2种授精方式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4,P=0.636).结论:对于围排卵期已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数<1000万条或≥1000万条的人群及授精次日即见排卵者.适时行同一周期第2次授精可提高其妊娠率.
推荐文章
同一周期单双次授精对供精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
单次授精
双次授精
供精人工授精
妊娠率
766个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因素分析
宫腔内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率
促排卵
年龄
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临床因素分析
授精,人工
妊娠率
危险因素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授精,人工(丈夫供体)
妊娠率
排卵诱导
年龄因素
输卵管开放试验
治疗
Logistic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同一周期内人工授精次数对供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供精人工授精 妊娠率 授精次数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0-23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14.1
字数 35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6825.2010.02.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莹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261 1821 20.0 31.0
2 郭艺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136 1061 16.0 24.0
3 苏迎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141 1136 16.0 25.0
4 王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385 1344 14.0 22.0
5 孔慧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18 102 6.0 9.0
6 李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21 95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供精人工授精
妊娠率
授精次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6825
41-1340/R
大16开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36-111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82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71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