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唐长安城是唐朝的国都,是唐长安文化的重要载体与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唐朝国家意志的象征,长安城是唐代审美理想物化形态的典范,也是唐诗创作重要的人文环境。唐诗不仅承载着长安城的建筑恩想与审美文化,也是不断充实、拓展长安城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正是在承载与拓展的过程中,在与周边文化地理环境、都城建筑群体的交流互动中,诗人的创作心态日益成熟,诗歌的审美文化内涵日趋丰富,并呈现出丰富多元的审美形态与审美境界
推荐文章
唐长安城园林体系的文化解读
唐长安
园林体系
文化解读
唐城绿带建设与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
风景园林
遗址公园
评论
汉长安城水体演进中的“水文化”特色
水文化
汉长安城遗址
理水模式
规划
唐长安城环境建设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唐长安城
环境建设
布局
思想
启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建筑视野中的诗意境界——唐长安城与唐诗的审美文化内涵
来源期刊 建筑与环境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文化地理 长安城 唐诗 审美 境界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2
页数 3页 分类号 TU98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凌松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化地理
长安城
唐诗
审美
境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筑与环境
双月刊
1819-6217
广州市流花路97号
出版文献量(篇)
3242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