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摘要: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模拟不同程度的Cu污染状况,研究了黑麦草与耳葡萄球菌联合修复作用对Cu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联合修复作用对Cu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黑麦草修复,Cu初始浓度在5~30 mg·L-1时,联合修复对Cu的去除率均达85%以上.耳葡萄球菌对Cu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吸附性,Cu浓度为100mg·L-1时其干重积累量达到40.6mg·g-1.耳葡萄球菌的存在降低了黑麦草根系及茎叶中Cu的积累量,联合修复组的黑麦草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单一黑麦草修复组.该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黑麦草所受Cu的毒害性,提高了水中Cu的联合修复效果.
推荐文章
黑麦草对复合污染河道疏浚底泥修复的研究
植物修复
排污河道疏浚底泥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
黑麦草
紫花苜蓿、黑麦草和狼尾草对Cu、Pb复合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研究
紫花苜蓿
黑麦草
狼尾草
重金属
Cu
Pb
复合污染
富集
转运
不同农艺措施对黑麦草修复土壤中Cd的影响
农艺措施
黑麦草
土壤
Cd污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麦草-耳葡萄球菌对水体中Cu的联合修复效应研究
来源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Cu 黑麦草 耳葡萄球菌 联合修复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08-2213
页数 分类号 X1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98)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u
黑麦草
耳葡萄球菌
联合修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月刊
1672-2043
12-1347/S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11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