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柴银感冒颗粒(柴胡、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陈皮、甘草)(无糖型)的体内、外抗病毒作用.方法:以甲型、乙犁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柯萨奇B族病毒5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分别接种MDCK细胞,观察记录药物对病毒致细胞病变(CPE)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选择指数(SI);采用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观察药物的保护作用,计算牛命延长率、死亡保护率等,并计数肺内病毒增殖最.结果:柴银感冒颗粒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HVJ-1、Cox B5、RSV均有直接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457.0、676.1、347.2、537.0、562.4μg/mL,SI为9.8、6.6、12.8、8.3、7.9;对病毒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并抑制肺内流感病毒的增殖.结论:柴银感冒颗粒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
推荐文章
抗病毒颗粒药理作用研究
抗病毒颗粒
抑菌
抗病毒
解热
抗炎
茶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功能成分
病毒
抗病毒作用
综合评分法优化柴银感冒颗粒提取液的澄清工艺
柴银感冒颗粒
综合评分法
正交实验
澄清工艺
柴黄双解颗粒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柴黄双解颗粒
甲型流感病毒
腺病毒
抗菌
抗病毒
体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柴银感冒颗粒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成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柴银感冒颗粒 流感病毒 抗病毒作用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6-738
页数 分类号 R285.6
字数 28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10.05.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晓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81 740 12.0 24.0
2 王歆君 12 41 3.0 6.0
3 黄华 32 290 9.0 15.0
4 姚华 25 205 7.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7)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柴银感冒颗粒
流感病毒
抗病毒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成药
月刊
1001-1528
31-1368/R
大16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近江西中路)107号206室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1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