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按化学式Sr_4Al_(14)O_(25):Eu~(2+),Dy~(3+)(x=0,0.8,1.6,2.4,3.2,4)配比原料,合成长余辉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当x<2.4时,产物物相均为Sr_4Al_(14)O_(25)正交结构;当x>2.4时,产物物相转变为CaAl_4O_7单斜结构.对掺Ca量不同,但结构仍保持Sr_4Al_(14)O_(25)的样品采用360 nm激光照射,发射光谱表明样品发光均由以Eu~(2+)为发光中心的电子4f~65d→4f~7跃迁所致,并且随着Ca掺入量的增加,样品发射光谱峰位逐渐蓝移.这是由于Ca~(2+)取代Sr2~(2+)位置后,导致晶格收缩,影响Eu~(2+)的5d能级劈裂情况,从而影响电子4f~65d→4f~7跃迁.余辉衰减检测和热释光谱分析发现,不同Ca掺入量的样品余辉衰减快慢不同,是由于其中存在的陷阱能级深度不同,且陷阱能级越深,其余辉时间越长.
推荐文章
Sr4Al14O25:Eu2+,Dy3+的制备与长余辉发光性能研究
高温固相法
铝酸锶
长余辉
陷阱
Ca4-xMgxLa5.9(SiO4)6O∶Eu(3+,2+)0.1荧光体的合成和发光特性
发光
荧光体
Eu(Ⅱ,Ⅲ)
氧磷灰石
共发射
Sr2MgSi2O7(∶)Eu2+,Dy3+发光陶瓷釉的试制
发光陶瓷釉
制备
工艺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a~(2+)离子替代对Sr_4Al_(14)O_(25):Eu~(2+),Dy~(3+)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长余辉 Sr_4Al_(14)O_(25) 稀土掺杂 高温固相反应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凝聚物质:结构、热学和力学性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8-1154
页数 分类号 O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义华 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64 249 8.0 12.0
2 邓柳咏 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5 37 3.0 5.0
3 王银海 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36 188 8.0 11.0
4 吴浩怡 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12 54 4.0 7.0
5 谢伟 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7 49 4.0 7.0
6 廖峰 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4 49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8)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余辉
Sr_4Al_(14)O_(25)
稀土掺杂
高温固相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